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2020广东非遗创新发展峰会 宋俊华: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 | AG真人 - AG真人娱乐游戏官网平台
联系电话 15137136020
  • 栏目幻灯一
  • 栏目幻灯二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2020广东非遗创新发展峰会 宋俊华: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添加时间:2023-08-06

      (以下简称“专委会”)联合第四届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组委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共同主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协办的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发表主题演讲《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选):

    2020广东非遗创新发展峰会 宋俊华: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图1)

      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分享我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开展是从2005年启动的,在过去的15年中,我们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中国经验和方案。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发展和创新,这是今天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今天就这个话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非物质文化首先是一个活态的文化,这也是我们今天能用它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关键点,大家都知道,非遗保护就是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的生命力,表现为传统知识、传统技艺、艺术、精神的保护等。

      AG真人 AG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就这样体现在具体的、多元的、多层次的文化内涵中,其以传承力和创新力为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际传承的,非遗在代际传承中能不能创新,能不能发挥其自身的名气非常重要。这里面的传承力就是非遗传承者代际互动交流的能力,创新力就是非遗传承者适应环境变化对非遗主动发展的能力。再加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力和创新力之外的一个传播力,非遗就处于这样的互动和关系中。

      首先,非遗传承是不是都是原汁原味的传承?所谓“原生态”“原汁原味”“祖宗东西不能改”等都是错误的,违背了非遗规律,违背了非遗保护伦理原则,否定了非遗传承人的自我发展权利。当我们以这种错误理念去对待非遗的时候,会发现这不仅违背了非遗保护的规律,还违背了非遗发展的权利。

      其次,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是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要适“度”。这个“度”是非遗的自我规律与传承人群体对该规律认识程度的结合。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同时,还要了解这种遗产所有者所在的社区、群体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活态的“度”。如果能够以人为本,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们就认为这样的改是合适的。这样改合不合适由谁说了算,一个是由非遗的自身规律说了算,一个就是传承人群体说了算,如果传承人群不答应,怎么改都会被社会淘汰的。

      接着,非遗创新就等同于物质产品创新、经济创新吗?非物质文化产品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很多的企业很多的人都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创新。但是我们知道,物质产品或经济功能只是非遗众多形态或功能的一种,但却是目前非遗保护最热衷的方面,过度追求物质产品创新、经济创新对非遗是另一种形式的伤害,虽然很重要,但是不是全部,过度追求产品创新是极不可取的。

      我们在非遗活化和创新的过程中,一个伦理,一个法规,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掉的基石。

      首先是依法依规地创新,一个是依据非遗自身的规律,一个是依据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政策,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其次是坚持正确的理念,我们国家在非遗的保护中,“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基本理念已是贯彻在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宗旨,“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理念,还有“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也是非遗保护里面经常谈到的三个理念,这是必须坚持的。

      接着就是正确认识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特点。非遗文化创新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是适应性。任何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因人而异,与时俱进,这是非遗本质要求,如何创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做。第二个是功利性。我们谈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功利的,不能回避这条,正因为人类社会对功利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产生出来。功利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方面的,一直是物质方面的,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非遗的价值体现。第三个是多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拥有活化传承的特点,我们一般看到的非物质文化创新产品的开发很多都落在产品上,或者是产品销售的渠道商,在形式上创新。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是一个全领域全过程的创新,是可以基于实践工具的创新,是形式和过程的创新。这可以是基于物质的创新,也可以是基于精神上的创新,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是公共文化领域,也有非文化领域,不是只有产业创新。第四个是人本性。人本性就是以人为本,我已经强调过了,以传承人群为本,这是非遗保护和创新的最基本要求。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趋势。谈到活化传承与创新要大体把握国家大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本生功能创新向衍生功能创新的转变。我们的年画在过春节的时候有追逐吉祥的作用,现在还有更多的艺术品收藏功能,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功能,我想这是一个变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化。第二个趋势是实践结果创新向实践全过程创新的转变。我们在产品创新上过去花掉的精力太多了。第三个趋势是自身创新向与科技融合创新转变。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VR技术等都在与非物质文化创新融合。第四个趋势是从领导、垂直式创新向追随、水平式创新转变。过去在非遗认识、文化创新上会讲到重要的品牌和某一个方面结合创新的东西,现在创新可能会向全民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新这样的方向发展,我们会把创新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非遗的创新理念让所有老百姓都走到非遗的领域。

      目前在非遗创新方面有几个相关的案例,其中做得比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较好的创新方式就是实践理念创新,一个是产品形式创新,一个是实践方式创新,还有传播方式的创新。

      昆曲的青春版《牡丹亭》,是典型的一个实践理念创新。《牡丹亭》是传统昆曲中的经典曲目,白先勇先生重新策划,用青春版吸引年轻人,这个剧目非常成功,仍然影响到今天,白先勇说了,第一这个戏给年轻人看,第二用最年轻的演员,第三用年轻类的爱情主题。所以这个戏出来之后,把观众群定位在青年的群体,很快在大学生里、在白领阶层掀起了“《牡丹亭》热”,“青春版热”,或者是“白旋风”。这个影响直到今天,过去的传统剧都是卖票卖不出去的,但是这个剧目出来之后,在广东演出基本是一票难求。

      实践理念创新的另一个例子是广东粤剧院做的一个《白蛇传》,打造了“情”的理念,因为白蛇传也是家喻户晓的,在这个戏里特别强调了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把法海做了一个改变,说法海不是跟年轻人做对立的,而是通人性的,非常唯美,当时在中山大学演出,上座率达90%以上,在全国各地演出反响都非常好,这是一个方向。

      第二,非遗产品形式创新方面,我们看到很多非遗产品都是这样的形式创新,像广绣,以前是植物、水果等的东西,后来有一个油画效果的。现在生活中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产品,比如剪纸创意。实践方式的创新,既要保持传统的技艺又要跟上时代的创新,这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AG真人 AG平台

      另外就是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唯品会合作,利用现在的数字平台,与产商相结合。我们对陕北有一个幻想,是淳朴的民俗,窑洞,黄土高原。怎么样去结合?陕西佳县赤牛坬村就把自己的非物质文化包括民俗做了融合,就是当地的村民自己来演。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就问,这个演一场多少钱?他说钱不多。我说你为什么做呢?他们就说这个是我的村子,是我们的生活,我用这个方式使得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很幸福。之前很多年轻人出去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回来了,我的老年生活也丰富了,很多人看我们的文化,我们也很自信。虽然收入不是特别高,但是带动了村民的这种文化自信。老百姓把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游客,体现了他们的自信。

      还有就是现在广东企业做的非遗产品,这个形式也给我们启发了一个思考。我们知道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小众化的,很多老百姓都没有接触到。一个端砚几十万,上百万,被人收藏之后,普通老百姓是看不见的。如果把这个做成藏品票,让老百姓购买藏品票,分享非遗文化,而且这个藏品票还有二维码,通过扫二维码可以与这个藏品票的制作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了解他们的非遗生产的过程。这个传播方式的创新,基于传承人来讲有好处,对老百姓也有好处,这个方式是可以借鉴和推广的。

      非物质文化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中国有一个诺贝尔奖就是屠呦呦从非遗中获取的智慧,只要我们善待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在当代生活中一定会发挥新的光彩和光芒,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谢谢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