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紫砂等传统工艺的活化,HEXA六足机器人、小黑侠等科技产品的优化,历史记忆保留、旧区改造更新的城乡营造……目前正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吸引了AG真人 AG平台不少市民前去参观。本届大展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用非遗资源推动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精准扶贫是本届大展的重点之一。“通过这种非遗传承的扶贫,我国传统工艺的活化也有了一条新思路。”业内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专家如是说。据了解,该展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承办,将于4月6日闭展。
在传统材料营造空间主题展区,作品“竹里”用现代建造技术激活了竹手工艺;“华润集团档案馆”通过灵活的砌筑方式展现出砖构之美;“UCCA沙丘美术馆”和“五龙庙环境整治”在充分尊重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塑造出新的公共空间……
展览分为传统活化、形象传播、中国智造、科艺融合、智慧城市、城乡营造、品质空间、友好社区8个版块,通过82个案例较为全面的呈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的总体面貌,讲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与新生活的关系。
“本届大展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优秀成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贡献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展览策展团队召集人、设计理论家杭间介绍,这届展览进一步阐明并突出强调了设计AG真人 AG平台和公共艺术的时代立场与价值取向。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展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范迪安总结本届大展的三大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国设计在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为新动能新动力的作用;越来越鲜明地显示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既有体现国资重器的设计,更有与衣食住行产生关系的设计,展现了中国设计的文化自信。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在深圳市举办首届中国设计大展,2018年初,第三届大展启动作品遴选。
说到大展的承办地深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从物质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间的环节就是设计。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在设计和对设计产业的推广上,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印刷业和经济的发展,让深圳的设计师走在中国设计行业前沿。”长江学者、著名设计师王敏回忆起自己上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的场景,“1997年初我到深圳来,深圳的设计师队伍已经崛起壮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流露出自信、自觉和对自身未来的期待。他们的作品也AG真人 AG平台跟上世纪80年代大不一样。我还在美国专业杂志《印刷》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设计,主要是深圳的设计。”
他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的设计师协会和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平面设计大展,就给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对中国当代设计文化再表征,对中国现代设计理念再诠释,对中国设计创新的内涵做一个重新凝练。表达出中国设计师对社会理想、人文价值以及人民美好生活愿景期待的一些深层的思考。”
19岁的女孩张居悦带着自己的羌绣品牌来到这届中国设计大展现场。她在上海美术学院的帮助下,实现了羌绣的再创造、再转化和手艺的再传承。用传统手工艺活化等非遗资源推动精准扶贫,是这届大展的重点之一。
“我们把非遗当做‘原油’,通过我们的活化和赋能,把它变成能够供汽车行驶、供机器运转的汽油、燃油,让它变成新的动力。这是我们把扶贫和非遗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性发展机制。”上海美术学院的副院长金江波在《公共艺术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非遗扶贫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主题演讲中说道。
用现代方式演绎、曾走上法国时装周的羌绣礼服,用简单创意转化的竹编保温杯,从牦牛绒中提取的时尚织物……在这届大展上,有30多位非遗传承人参展,见证着自己的作品得到社会认可。
“通过这种非遗传承的扶贫,我们传统工艺的活化也有了一条新思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认为,精准扶贫既是当下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在高科技、现代化工业背景下,回归民族传统文化、人本初概念的一种尝试。
这个3年一届的设计大展有哪些看点,与纯艺术的展览有何不同?南方日报采访了本届展览策展团队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为大家进行专业解读。
杭间:展览主要展示3年以来中国设计在设计文化方面的追求,只要以设计角度切入的,跟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影响有关的都列入中国设计大展范围。但是它不注重每一个产品的使用价值,重点是讲这些设计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南方日报:在科艺结合的部分,可以看到很多艺术赋予科技价值的案例,您认为有哪些价值呢?
杭间:设计与纯艺术不同,纯艺术具有地域文化因素,设计的侧重点则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设计如何利用技术更好地为中国人服务?要把基本的技术还原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设计是把全球统一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的东西转化为给生活服务的部分,比如设计师能够在中国人生活的不同地区进行设计的转换。
南方日报:所以可以理解为相比于之前大展分为平面、空间设计等板块,现在的设计更加融合了?
杭间:比如手造博览会,平面、空间设计都有,它更多体现的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事物,反映出了以手来造物,创造未来。
所以现在不讲设计委托了,讲设计服务。比如有个案例是以微信为代表的设计APP,现在一种APP就给你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某一种生活功能,而且通过媒介、互联网、服务把它联系起来。
杭间:中国设计大展的展品不是非常超前的概念化的设计,都是实物,都是已经建成使用并对社会有一定价值的。所以在这里很难看到很炫很酷的展览,因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回顾性展览。
它的意义,第一是3年来中国设计的检阅;第二是平台教育;第三才是对设计师的启示,如果有设计文化的思考,那就更好了。比如某个社区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案例,然后就请设计师去改造社区,就有比较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