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 AG平台AG真人 AG平台AG真人 AG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非遗不能“藏于深闺无人知”,更不能让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认为只有那些“供奉”在博物馆或者写在书中、挂在墙上的才是非遗。截至目前,我们张家港有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11个,苏州市级项目13个。凤凰的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剁绣、烙画,金村庙会,乐余的哨口风筝,后塍的雷沟大布、竹编……作为镶嵌在城市文脉之上的璀璨珠玑,非遗体现了文化的张力和魅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护和传承,已是刻不容缓的文化命题。而在保护和传承中,只有让非遗活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赋予其新的活力。
李忠影:近年来,我市坚持项目、传承人一体保护,基地、保护区一体建设,传承、传播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市非遗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我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11个、苏州市级项目13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8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苏州市级13人。
市委、市政府从2005年起每年安排50万元非遗专项经费,2006年成立了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2012年改称市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并成立了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自2008 年起,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非遗普查工作,出版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张家港市资料汇编》,基本摸清了全市的非遗家底。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张家港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优先推进濒危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在非遗保护传承中,我们既注重传统文化空间的保护,建成了省级沙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注重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场馆的建设,例如建成了河阳山歌馆、评弹艺术馆等,还面向具体非遗项目,建设命名了14个非遗传习所,丰富非遗载体。同时,我市还连续举办了6届“港城绝技”非遗技艺传承大赛,策划开展展示展演、教育普及、旅游体验、体育竞技等非遗活动40余场,市级层面连续4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此外,开展非遗类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创排锡剧《一盅缘》、评弹《牵手》、表演唱《莳秧歌》《江边渔歌》等文艺精品。支持沙洲优黄、雷沟大布、后塍手工弹棉技艺等非遗项目开展创新性发展,面向市场,打造品牌。
许峰:十二届政协以来共收到6件关于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提案。其中5件是集体提案,1件是个人提案。分别是:2017年,九三学社《关于抢救和传承我市古村落及其乡贤文化的建议》;2018年,民盟《关于建设张家港非遗展示馆的建议》、李可红委员的《关于弘扬民族文化、挖掘传承民间手工艺艺术的建议》;2019年,杨舍镇政协工委《关于如何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建议》、锦丰镇政协工委《关于推进沙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建议》、凤凰镇政协工委《关于高标准推进我市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建议》。这几项集体提案在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这3个镇政协工委的集体提案目前由副市长王瑜领办。
市政协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高度重视,今年5月中旬,市政协主席黄雪元带队对我市非遗专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6月,市政协文化文史委成立了以副主席丁学东为组长的非遗传承与保护调研组,对我市的非遗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笔者:钟灵毓秀之地,造就人文荟萃之盛。我市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凤凰就独占了2个。请吴书记介绍一下凤凰镇的非遗资源。近年来,凤凰镇又是如何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
吴文军:凤凰镇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河阳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现已有河阳庙会、河阳“谢洪”风俗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河阳“谢洪”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和河阳宝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凤凰镇共有传统文学类、医药类、技艺类、山歌类、宝卷类传承人20位,丰富多彩的河阳文化以及卓有成效的传承使凤凰镇先后获得了“中国吴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美誉。
自1995年开始,从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再到整体性保护,我们做了许多有益有效的保护工作。主要表现在:突出项目可视性,例如国家级河阳山歌、河阳宝卷的传承,我们通过河阳山歌馆的展示演绎、重点扶持河阳山歌艺术团,打造精品节目、精品山歌剧交流展演、创排少儿类宝卷节目,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重视项目整体性,从去年以来,凤凰镇将非遗项目及活动进行整合,连续举办2届“传世芳华 魅力凤凰”非遗文化季,通过艺术团巡演、山歌比赛以及大型龙舟赛事,令河阳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体现项目传承性,设立非遗传习室,特邀非遗传承人开设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剁绣、河阳烙画等非遗项目体验课,让年轻人在动手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加强项目融合性,将非遗技艺体验与我镇旅游项目有机结合,利用河阳山歌馆、恬庄寻慢豆腐坊等载体,与港城其他非遗项目相串联,让广大游客走进凤凰,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让非遗活起来。
笔者:据悉,凤凰镇推出了“非遗公开课”,每周面向中小学生以及广大市民开设非遗项目课程,效果如何?
缪艳:“非遗公开课”是我镇举办的“传世芳华 魅力凤凰”非遗文化季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项目。我们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和学校开设了手工技艺类如烙画制作、老式绣花、剁绣、编织等课程;还开设了音乐类如新编山歌儿歌《排排坐,吃果果》课程;此外,还有学说河阳方言等等。全年共开设课程106节。自去年第一届发布以来,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小朋友。通过零距离学习体验,让百姓进一步了解了家乡非遗的深刻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肖春霞:是的,我们湖滨社区通过入驻社会组织策划项目,邀请了河阳烙画的传承人陈友忠师傅,为社区居民开展河阳烙画亲子教学课程,吸引了很多家庭参加。我们坚信,通过这些活动,定能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小朋友通过零距离接触学习,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虞永良:我从事家乡非遗抢救保护工作至今已有60余年,在国内外发表河阳山歌与宝卷的论文40万字左右。目前,我已完成《吴方言例释》一书,正在着手编写《河阳民间故事》《河阳风物》两本书。我要与时间赛跑,重点仍在抢救以河阳山歌与河阳宝卷为首的所有河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好。
笔者:作为省级河阳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您目前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有几个得意的徒弟呢?
尹丽芬:我在河阳山歌馆唱山歌,每天接待来访客人五六批,给每批客人唱两支山歌。镇上开设了“非遗公开课”,我也要去学校教孩子们唱山歌。夏丽红、李英、董红等这些徒弟都让我感到非常骄傲,她们也在为河阳山歌的传播做着自己的贡献。我在想,要让河阳山歌活态传承,必须开展教唱,举行山歌比赛,建立原生态的山歌演唱队,并进行山歌交流,提高演唱技艺。
李忠影:一是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认定有待规范。87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本市级有67个,其中一些失去存续空间和生产生活价值,甚至已经消亡,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非遗项目名录的代表性。同时,还有不少有价值的非遗项目因普查疏漏等原因没有纳入代表性项目名录进行有效保护。二是非遗保护的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重申报轻保护的情况较为普遍,绝大多数项目没有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规划。三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亟待加强。传承人平均年龄60多岁,老龄化严重,且目前苏州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仅7位,与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数量严重不匹配。四是非遗工作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待加强。50万元非遗经费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全市非遗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专业性、稳定性不强,非遗专家库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吴文军:具体表现在非遗保护盲目化。正如李局所说,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近3年来,将非遗项目融入凤凰文化和旅游中一直是我们重点在做的事情,但在实际推行中,没有一套完整的属于本市及适合地方上激励非遗保护政策性文件出台,导致非遗保护工作盲目化。第二就是传承人高龄化。基本都是中老年,传承人青黄不接,例如河阳山歌省级传承人,咱们尹阿姨已入古稀之年,苏州市级传承人出现断层,张家港市级传承人也大多超过50周岁,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青年一代传承人的培养与申报。还有就是参与度减弱化。随着各种时尚潮流元素的冲击,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社会参与度积极性不高,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思维相结合,引起年轻人的重视,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许峰:市政协文史委按照“亲见、亲历、亲闻”“三亲”工作特点,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发掘、抢救、保护、记录好历史,真实地反映历史风貌,有重点地对我市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记录、保存,让更多的非遗项目传诸于世,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传承、资政、育人的作用。
笔者:为达到非遗活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我市接下来将会有哪些计划安排和举措?
李忠影: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有4项举措:精准施策,构建分类保护管理体系。组织专家对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存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梳理分类。着力抓好省级沙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成沙上文化展示馆新馆,确保整体性保护出特色出亮点。优化效能,健全完善非遗传承梯度。对健在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摸排梳理,实行动态管理。增补一批年轻化的代表性传承人,对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代表性传承人,落实退出机制。凝聚合力,推动非遗创新融合发展。结合实际,推动非遗与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主动对接、融合长江文化艺术节、香山梅花节、凤凰桃花节、永联美食节等节庆活动,为非遗保护注入活力。最后是深化宣传,凝聚非遗保护强大合力。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景区活动,把非遗传承纳入全民艺术普及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宝卷之乡”“中国吴地山歌传承保护基地”“中国曲艺名城”等国字号平台作用,创排精品剧目,打造非遗品牌。加强非遗理论研究,举办跨区域非遗展演与理论研讨活动。
许峰:市政协文史委结合自身工作,提出几项建议:重视并加大对非遗的宣传保护力度。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特定节日,通过多形式、多媒体向群众进行宣传,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让非遗保护工作得到社会更多关注;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大力保护抢救濒危非遗项目,策划主题展览,研发文创,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整合全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周边旅游吃住等特色,开发文旅线路,使非遗真正“见人、见物、见生活”;设立非遗项目发展基金,建立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奖惩机制;加大非遗人才队伍的保护和培养力度。举办专业培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吴文军:我们凤凰在今后非遗活化的道路上,将从上到下提高创新度,把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进行传承发扬;提升价值感,满足群众物质及精神需求,让非遗传承人与参与者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增加多元性,重视以人为本,把现有的资源及传承人进行链接,让其各司其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非遗活化。
缪艳:应该说,我们在非遗活化上已经做了很多有效尝试,无论是举办非遗文化季还是重组艺术团创排山歌剧等,都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走近非遗,了解非遗。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非遗文化季,继续创新性地尝试拉近非遗和百姓的距离,例如大面积地推广用烙画做标识标牌,继续开展好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创排更多群众喜爱的山歌剧并进行全市巡演等等,让非遗更贴近群众,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虞永良:我们保护与抢救了1300余首河阳山歌,抢救了清代、民国许多的传抄本,有32本之多,这在全国是没有的。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还建造了河阳山歌馆,这是留存给后代的一座双遗产山歌馆。但是我们仅仅走完了第一步,保护与传承河阳山歌,任重道远。我希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山歌比赛,请民族音乐家指导山歌的演唱技巧,而不是改变它的民俗本质。我也准备制作一首长山歌,完成文化的接力赛。还希望建立一个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会,专款专用,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证。
徐晓华:港口学校历来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我们自编8本校本教材,开设河阳校本课程,每周都有我市非遗传承人为孩子们上课。由我校学生参与的节目《送给远方的礼物》荣获了第七届江苏省少儿曲艺展演三等奖,荣获全国少儿曲艺展演闭幕式优秀节目。今年,学校“河阳文化课程基地”成功入选苏州市初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随着课程基地的入驻,学校将继续做实、做细河阳文化课程。我们将打造河阳文化长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学校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同时会更注重培养校内优秀教师,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进步;继续创建省级河阳文化课程基地,为孩子们学习非遗提供更好的软硬件设施。
肖春霞:我们将做好3方面工作:做好非遗文化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类硬件载体以及社区QQ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载体,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教学项目,让更多的小朋友学习体验,从而培育一些接班人;做好更高平台的推广工作,积极与镇级部门对接,将非遗表演项目推向更高的平台,更多地在市级以上类似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展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